在我读《三国演义》时,陈登父子无疑是其中一流的谋士,他们的计谋屡屡成功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,尤其是巧妙地操控吕布,让吕布在他们面前完全失去了主动权。曹操能够顺利占领徐州,陈登父子的贡献不可忽视。然而,在除掉吕布之后,陈登父子似乎就再也没有什么显著的作为,好像突然间消失了。这究竟是因为他们的才智用尽了,还是曹操没有再重用他们?
首先,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陈登的立场。和糜竺一样,陈登最初是陶谦的部下。当曹操攻打徐州时,刘备在孔融的邀请下,带着关羽和张飞前来支援陶谦。陶谦看了刘备一眼,就很高兴,认为刘备“仪表轩昂,预言豁达”,对他产生了好感,并有意将徐州让给刘备。尽管刘备再三推辞,糜竺和陈登都希望他能接下徐州,这也表明陈登是支持刘备的。
陈登曾说:“陶府君多病,不能视事,明公勿辞。”可以看出他是希望刘备接下徐州的。在吕布占领徐州后,陈登也曾帮助刘备揭穿袁术的阴谋,表现出对刘备的支持。此时,陈登的立场似乎非常明确,他应该是站在刘备这一方的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后来当吕布派陈登去许都寻求曹操的帮助时,陈登见到曹操后却直言不讳地劝曹操“吕布,豺狼也,宜早图之”。当陈登离开许都时,曹操甚至亲自嘱托他说:“东方的事,就托付给你了!”从这时起,陈登似乎变成了曹操的忠臣,负责策划除掉吕布。完成这一任务后,陈登被曹操赐予了十个县的俸禄和伏波将军的职位。
看起来,陈登似乎转向了曹操。然而,得到奖励后,陈登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。是否是因为才智枯竭?不大可能,毕竟曹操素来重用能臣,陈登这样的谋士怎会被束之高阁?
其实,陈登的表现与他的立场密切相关。他并非忠于某一个人,而是忠于汉室。他并不完全忠诚于刘备,也并不完全效忠曹操,他的忠诚对象是汉室。两件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。
第一次是当袁术派出七路大军攻打徐州时,陈登镇定自若,表示:“吾观七路之兵,如七堆腐草!”这番话足以展示陈登的非凡气度,完全不输诸葛亮的风范。接着,陈登的父亲陈珪分析说,袁术的军队不过是乌合之众,不成气候。他建议陈登去拉拢杨奉和韩暹,并联合刘备来打败袁术。陈登果然去劝说杨奉和韩暹,巧妙地说服了他们。可见,陈登始终是在为汉室出谋划策。
第二次是吕布在小沛城下辱骂陈登时,陈登的回应更是表现出他对汉朝的忠诚。他在城上高声回应吕布说:“吾乃汉臣,安肯事汝反贼耶!”这番话再次证明,陈登并非忠于个人,而是忠于汉朝。
那么,为什么陈登在完成任务后便不再有所作为呢?这与他对曹操的态度变化有关。虽然曹操当时是汉朝的功臣,但他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。陈登开始意识到,如果继续辅佐曹操,就等于助纣为虐。于是,他选择了隐退,不再出谋划策。这个决定的关键事件就是“许田射猎”。
小说中的后期,几乎没有再提到陈登,他似乎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但仔细观察,可以发现,在小说的第七十八回,曹操因病发作,华歆推荐了华佗来治疗。华佗在给曹操看病时提到了陈登,讲述了他曾因烦闷而求医的经过。华佗为陈登诊治后,发现他中毒了,原来是长期吃鱼腥的原因,最终导致了病重。华佗预言,陈登三年后将因病复发,最后死于这场怪病。果然,三年后,陈登病情复发,去世了。
从一个能决定他人生死的谋士,到最终因疾病去世,陈登的结局令人唏嘘。原本一流的谋士,最终却死于一个微不足道的病症,这让人不禁感叹,人生如戏,世事难料。
(参考《三国演义》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,图片来源网络)
发布于:天津市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