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报记者苏洁
当前,金融大模型正从概念走向落地,但“最后一公里”依旧坎坷。众安信科CEO郁锋日前接受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专访时直言,行业不缺大模型,缺的是把模型装进业务场景的工匠。他从AI和大模型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轨迹、落地成果到破局策略,系统拆解了AI在金融场景中的生根路径,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复用的方法论。
郁锋认为,保险行业虽仍处AI应用的浅层阶段,但伴随场景成熟度迅速提升,未来一到两年内,必将涌现出大量能够真正创造商业价值的新应用。众安信科在持续向合作伙伴输出AI成果时发现,需求碎片化、场景差异大、落地路径长,已成为横亘在技术与业务之间的“隐形高墙”。众安信科沉淀出一套切实可行的“四步闭环”方案:首先,夯实数据基底,积累大量优质业务数据。其次,构建专属模型,在通用大模型底座之上,蒸馏出聚焦保险垂直场景的小而精模型。再次,引入精算、合规、风控等垂直领域专业知识。最后,精心雕琢提示工程,引导模型在每一次交互中都能给出更精准、更贴合业务语境的答案。
郁锋指出,随着新一代开源大模型框架的成熟与算力成本持续下探,训练门槛被显著拉低,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低成本地参与到模型的二次开发与精调之中。但当前行业存在两种常见模式:一种是直搬通用大模型,结果常像“穿大鞋走窄巷”,不得不“削足适履”;另一种是从头自研模型,就像“从织布开始给自己做西装”,虽合身却要付出极高的成本。众安信科另开赛道,专注解决AI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:不另铸通用大模型,而是把业务实战中淬炼出的铁块重新精炼、锻打、组装,使其更加贴合业务形态,让方案既享大厂级成本效率,又具专家级精准度,真正做到低成本与高标准兼得。
郁锋表示,众安信科一直坚守一个朴素的理念:用科技驱动业务,做最好的业务赋能者。去年云南炒股配资,众安信科完成了全面拥抱AI的战略转型升级,实现在智能核保、智能理赔、智能质检、智能客服、智能陪练、销售助手等场景的全栈落地。
富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